梁山上替天行道, 臉書上仗義按讚!

水滸傳 第116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


話說當下張橫聽得道沒了他兄弟張順,煩惱得昏暈了,半晌卻救得蘇醒。宋江 道:「且扶在帳房裏調治,卻再問他海上事務。」宋江令裴宣、蔣敬寫錄眾將功勞, 辰巳時分,都在營前聚集。李俊、石秀生擒吳值,三員女將生擒張道原,林沖蛇矛 戳死冷恭,解珍、解寶殺了崔,只走了石寶、鄧元覺、王、晁中、溫克讓五人。 宋江便出榜安撫百姓,賞勞三軍,把吳值、張道原解赴張招討軍前,斬首施行。獻 糧袁評事申文保舉作富陽縣令,張招討處關領空頭官誥,不在話下。
眾將都到城中歇下,左右報道:「阮小七從江裏上岸,入城來了。」宋江喚到帳前 問時,說道:「小弟和張橫並侯健、段景住帶領水手,海邊覓得船隻,行至海鹽等 處,指望便使入錢塘江來。不期風水不順,打出大洋裏去了。急使得回來,又被風 打破了船,眾人都落在水裏。侯健、段景住不識水性,落下去淹死海中,眾多水手 各自逃生四散去了。小弟赴水到海口,進得赭山門,被潮直漾到半山,赴水回來。 卻見張橫哥哥在五雲山江裏,本待要上岸來,又不知他在那地裏。昨夜望見城中火 起,又聽得連珠炮響,想必是哥哥在杭州城廝殺,以此從江裏上岸來。不知張橫曾 到岸也不曾?」宋江說張橫之事與阮小七知道,令和他自己兩個哥哥相見了,依前 管領水軍頭領船隻。宋江傳令,先調水軍頭領,去江裏收拾江船,伺候征進睦州。 想起張順如此通靈顯聖,去湧金門外靠西湖邊建立廟宇,題名「金華太保」,宋江 親去祭奠。後來收伏方臘有功於朝,宋江回京奏知此事,特奉聖旨,敕封為「金華 將軍」,廟食杭州。
再說宋江在行宮內,因思渡江以來,損折許多將佐,心中十分悲愴。卻去凈慈寺修 設水陸道場七晝夜,判施斛食,濟拔沈冥,超度眾將,各設靈位享祭。做了好事已 畢,將方天定宮中一應禁物,盡皆毀壞,所有金銀、寶貝、羅緞等項,分賞諸將軍 校。杭州城百姓俱寧,設宴慶賞。當與軍師從長計議,調兵收復睦州。此時已是四 月盡間,忽聞報道:「副都督劉光世並東京天使,都到杭州。」宋江當下引眾將出 北關門迎接入城,就行宮開讀聖旨:「敕先鋒使宋江等收剿方臘,累建大功,敕賜 皇封禦酒三十五瓶,錦衣三十五領,賞賜正將。其餘偏將,照名支給賞賜緞匹。」 原來朝廷只知公孫勝不曾渡江收剿方臘,卻不知折了許多頭領。宋江見了三十五員 錦衣禦酒,驀然傷心,淚不能止。天使問時,宋江把折了眾將的話,對天使說知。 天使道:「如此折將,朝廷怎知?下官回京,必當奏聞。」那時設宴款待天使,劉 光世主席,其餘大小將佐,各依次序而坐。禦賜酒宴,各各沾恩。現亡正偏將佐, 留下錦衣禦酒賞賜,次日,設位遙空享祭。宋江將一瓶禦酒,一領錦衣,去張順廟 裏,呼名享祭。錦衣就穿泥神身上,其餘的都只遙空焚化。天使住了幾日,送回京 師。
不覺迅速光陰,早過了數十日。張招討差人賫文書來,催促先鋒進兵。宋江與吳用 請盧俊義商議:「此去睦州,沿江直抵賊巢。此去歙州,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。今 從此處分兵征剿,不知賢弟兵取何處?」盧俊義道:「主兵遣將,聽從哥哥嚴令, 安敢選擇?」宋江道:「雖然如此,試看天命。」作兩隊分定人數,寫成兩處鬮子, 焚香祈禱,各鬮一處。宋江拈鬮得睦州,盧俊義拈鬮得歙州。宋江道:「方臘賊巢 正是清溪縣幫源洞中。賢弟取了歙州,可屯住軍馬,申文飛報知會,約日同攻清溪 賊洞。」盧俊義便請宋公明酌量分調將佐軍校。
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,攻取睦州並烏龍嶺:
軍師吳用關勝花榮秦明李應 戴宗 朱仝 李逵 魯智深 武松 解珍 解寶 呂方 郭盛 樊瑞 馬麟 燕順 宋清 項充 李袞 王英 扈三娘 淩振 杜興 蔡福 蔡慶 裴宣 蔣敬 郁保四
水軍頭領正偏將佐七員,部領船隻,隨軍征進睦州: 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猛 童威孟康
副先鋒盧俊義管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,收取歙州並昱嶺關: 軍師朱武林沖呼延灼史進楊雄 石秀 單廷 魏定國 孫立 黃信 歐鵬 杜遷 陳達 楊春 李忠 薛永 鄒淵 李立 李雲 鄒潤 湯隆 石勇 時遷 丁得孫 孫新 顧大嫂 張青 孫二娘
當下盧先鋒部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,隨行軍兵三萬人馬,擇日辭了劉都督,別 了宋江,引兵望杭州,取山路經過臨安縣,進發登程去了。卻說宋江等整頓船隻軍 馬,分撥正偏將校,選日祭旗出師,水陸並進,船騎相迎。此時杭州城內瘟疫盛行, 已病倒六員將佐:是張橫、穆弘、孔明、朱貴、楊林、白勝,患體未痊,不能征進, 就撥穆春、朱富看視病人,共是八員,寄留杭州。其餘眾將,盡隨宋江攻取睦州, 共計三十七員,取路沿江望富陽縣進發。
且不說兩路軍馬起程,再說柴進同燕青,自秀州李亭別了宋先鋒,行至海鹽縣前, 到海邊趁船,使過越州,迤來到諸暨縣,渡過漁浦,前到睦州界上。把關隘將校 攔住,柴進告道:「某乃是中原一秀士,能知天文地理,善會陰陽,識得六甲風雲, 辨別三光氣色,九流三教,無所不通,遙望江南有天子氣而來,何故閉塞賢路?」 把關將校聽得柴進言語不俗,便問姓名。柴進道:「某乃姓柯名引,一主一仆,投 上國而來,別無他故。」守將見說,留住柴進,差人徑來睦州,報知右丞相祖士遠、 參政沈壽、僉書桓逸、元帥譚高,四個跟前稟了。便使人接取柴進至睦州相見,各 敘禮罷。柴進一段話,聳動那四個,更兼柴進一表非俗,那裏坦然不疑。右丞相祖 士遠大喜,便叫僉書桓逸,引柴進去清溪大內朝覲。原來睦州、歙州,方臘都有行 宮大殿,內卻有五府六部總制在清溪縣幫源洞中。
且說柴進、燕青跟隨桓逸來到清溪帝都,先來參見左丞相婁敏中。柴進高談闊論, 一片言語,婁敏中大喜,就留柴進在相府管待。看了柴進、燕青出言不俗,知書通 禮,先自有八分歡喜。這婁敏中原是清溪縣教學的先生,雖有些文章,苦不甚高, 被柴進這一段話,說得他大喜。過了一夜,次日早朝,等候方臘王子升殿。內列著 侍禦、嬪妃、彩女,外列九卿四相,文武兩班,殿前武士,金瓜長隨侍從。當有左 丞相婁敏中出班啟奏:「中原是孔夫子之鄉。今有一賢士,姓柯名引,文武兼資, 智勇足備,善識天文地理,能辨六甲風雲,貫通天地氣色,三教九流,諸子百家, 無不通達。望天子氣而來,現在朝門外,伺候我主傳宣。」方臘道:「既有賢士到 來,便令白衣朝見。」各門大使傳宣,引柴進到於殿下。拜舞起居,山呼萬歲已畢, 宣入簾前。

方臘看見柴進一表非俗,有龍子龍孫氣象,先有八分喜色。方臘問道:「賢士所言, 望天子氣而來,在於何處?」柴進奏道:「臣柯引賤居中原,父母雙亡,隻身學業, 傳先賢之秘訣,授祖師之玄文。近日夜觀乾象,見帝星明朗,正照東吳。因此不辭 千裏之勞,望氣而來。特至江南,又見一縷五色天子之氣,起自睦州。今得瞻天子 聖顏,抱龍鳳之姿,挺天日之表,正應此氣。臣不勝欣幸之至!」言訖再拜。方臘 道:「寡人雖有東南地土之分,近被宋江等侵奪城池,將近吾地,如之奈何?」柴 進奏道:「臣聞古人有言:『得之易,失之易;得之難,失之難。』今陛下東南之 境,開基以來,席捲長驅,得了許多州郡。今雖被宋江侵了數處,不久氣運復歸於 聖上。陛下非止江南之境,他日中原社稷,亦屬陛下。」
方臘見此等言語,心中大喜,敕賜錦墩命坐,管待禦宴,加封為中書侍郎。自此柴 進每日得近方臘,無非用些阿諛美言諂佞,以取其事。未經半月,方臘及內外官僚, 無一人不喜柴進。次後,方臘見柴進署事公平,盡心喜愛,卻令左丞相婁敏中做媒, 把金芝公主招贅柴進為駙馬,封官主爵都尉。燕青改名雲璧,人都稱為雲奉尉。柴 進自從與公主成親之後,出入宮殿,都知內外備細。方臘但有軍情重事,便宣柴進 至內宮計議。柴進時常奏說:「陛下氣色真正,只被罡星沖犯,尚有半年不安。直 待並得宋江手下無了一員戰將,罡星退度,陛下復興基業,席捲長驅,直佔中原之 地。」方臘道:「寡人手下愛將數員,盡被宋江殺死,似此奈何?」柴進又奏道: 「臣夜觀天象,陛下氣數,將星雖多數十位,不為正氣,未久必亡。卻有二十八宿 星象,正來輔助陛下,復興基業。宋江夥內,亦有十數員來降。此也是數中星宿, 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!」方臘聽了大喜。有詩為證:
蠶室當時懲太史,何人不罪李陵降? 誰知貴寵柯駙馬,一念原來為宋江。
且不說柴進做了駙馬,卻說宋江部領大隊人馬軍兵,離了杭州,望富陽縣進發。時 有寶光國師鄧元覺並元帥石寶、王、晁中、溫克讓五個,引了敗殘軍馬,守住富 陽縣關隘,卻使人來睦州求救。右丞相祖士遠當差兩員親軍指揮使,引一萬軍馬, 前來策應。正指揮白欽、副指揮景德,兩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,來到富陽縣,和寶 光國師等合兵一處,佔住山頭。宋江等大隊軍馬,已到七裏灣,水軍引著馬軍,一 發前進。石寶見了,上馬帶流星錘,拿劈風刀,離了富陽縣山頭,來迎宋江。
關勝正欲出馬,呂方叫道:「兄長少停,看呂方和這廝鬥幾合。」宋江在門旗影裏 看時,呂方一騎馬,一枝戟,直取石寶,那石寶使劈風刀相迎。兩個鬥到五十合, 呂方力怯。郭盛見了,便持戟縱馬,前來夾攻。那石寶一口刀戰兩枝戟,沒半分漏 泄。正鬥到至處,南邊寶光國師急鳴鑼收軍。原來見大江裏戰船乘著順風,都上灘 來,卻來傍岸。怕他兩處夾攻,因此鳴鑼收軍。呂方、郭盛纏住廝殺,那裏肯放。 石寶又鬥了三五合,宋兵陣上,朱仝一騎馬,一條槍,又去夾攻。石寶戰不過三將, 分開兵器便走。宋江鞭梢一指,直殺過富陽山嶺。石寶軍馬,於路屯紮不住,直到 桐廬縣界內。宋江連夜進兵,過白蜂嶺下寨。當夜差遣解珍、解寶、燕順、王矮虎、 一丈青取東路,李逵、項充、李袞、樊瑞、馬麟取西路,各帶一千步軍,去桐廬縣 劫寨。江裏卻教李俊、三阮、二童、孟康七人取水路進兵。
且說解珍等引著軍兵殺到桐廬縣時,已是三更天氣。寶光國師正和石寶計議軍務, 猛聽的一聲炮響,眾人上馬不疊。急看時,三路火起,諸將跟著石寶只顧逃命,那 裏敢來迎敵。三路軍馬,橫沖直撞殺將來。溫克讓上得馬遲,便望小路而走,正撞 著王矮虎、一丈青。他夫妻二人一發上,把溫克讓橫拖倒拽,活捉去了。李逵和項 充、李袞、樊瑞、馬麟只顧在縣裏殺人放火。宋江見報,催趲軍兵,拔寨都起,直 到桐廬縣駐屯軍馬。王矮虎、一丈青獻溫克讓請功。宋江教把溫克讓解赴杭州張招 討前斬首,不在話下。
次日,宋江調兵,水陸並進,直到烏龍嶺下,過嶺便是睦州。此時寶光國師引著眾 將,都上嶺去把關隘,屯駐軍馬。那烏龍關隘,正靠長江,山峻水急,上立關防, 下排戰艦。宋江軍馬近嶺下屯駐,紮了寨柵。步軍中差李逵、項充、李袞引五百牌 手,出哨探路。到得烏龍嶺下,上面擂木炮石打將下來,不能前進,無計可施,回 報宋先鋒。宋江又差阮小二、孟康、童猛、童威四個,先棹一半戰船上灘。當下阮 小二帶了兩個副將,引一千水軍,分作一百隻船上,搖旗擂鼓,唱著山歌,漸近烏 龍嶺邊來。原來烏龍嶺下那面靠山,卻是方臘的水寨。那寨裏也屯著五百隻戰船, 船上有五千來水軍。為頭的四個水軍總管,名號浙江四龍。那四龍:
玉爪龍都總管成貴錦鱗龍副總管翟源 沖波龍左副管喬正戲珠龍右副管謝福
這四個總管,原是錢塘江裏艄公,投奔方臘,卻受三品職事。當日阮小二等乘駕船 只,從急流下水,搖上灘去。南軍水寨裏四個總管,已自知了,準備下五十連火排。 原來這火排,只是大松杉木穿成,排上都堆草把,草把內暗藏著硫黃焰硝引火之物, 把竹索編住,排在灘頭。這裏阮小二和孟康、童威、童猛四個,只顧搖上灘去。那 四個水軍總管在上面看見了,各打一面乾紅號旗,駕四隻快船,順水搖將下來。阮 小二看見,喝令水手放箭,那四隻快船便回。阮小二便叫乘勢趕上灘去,四隻快船 傍灘住了,四個總管卻跳上岸,許多水手們也都走了。阮小二望見灘上水寨裏船廣, 不敢上去,正在遲疑間,只見烏龍嶺上把旗一招,金鼓齊鳴,火排一齊點著,望下 灘順風沖將下來,背後大船一齊喊起,都是長槍撓鉤,盡隨火排下來。童威、童猛 見勢大難近,便把船傍岸,棄了船隻,爬過山邊,上了山,尋路回寨。阮小二和孟 康兀自在船上迎敵,火排連燒將來。阮小二急下水時,後船趕上,一撓鉤搭住。阮 小二心慌,怕吃他拿去受辱,扯出腰刀,自刎而亡。孟康見不是頭,急要下水時, 火排上火炮齊發,一炮正打中孟康頭盔,透頂打做肉泥。四個水軍總管,卻上火船 殺將下來。李俊和阮小五、阮小七都在後船,見前船失利,沿江岸殺來,只得急忙 轉船,便隨順水放下桐廬岸來。
再說烏龍嶺上寶光國師並元帥石寶,見水軍總管得勝,乘勢引軍殺下嶺來。水深不 能相趕,路遠不能相追,宋兵復退在桐廬駐紮,南兵也收軍上烏龍嶺去了。
宋江在桐廬紮駐寨柵,又見折了阮小二、孟康,在帳中煩惱,寢食俱廢,夢寐不安。 吳用與眾將苦勸不得,阮小七、阮小五掛孝已了,自來諫勸宋江道:「我哥哥今日 為國家大事,折了性命,也強似死在梁山泊,埋沒了名目。先鋒主兵不須煩惱,且 請理國家大事。我弟兄兩個,自去復仇。」宋江聽了,稍稍回顏。次日,仍復整點 軍馬,再要進兵。吳用諫道:「兄長未可急性,且再尋思計策,度嶺未遲。」只見 解珍、解寶便道:「我弟兄兩個,原是獵戶出身,巴山度嶺得慣。我兩個裝做此間 獵戶,爬上山去,放起一把火來,教那賊兵大驚,必然棄了關去。」吳用道:「此 計雖好,只恐這山險峻,難以進步,倘或失腳,性命難保。」解珍、解寶便道:「我 弟兄兩個,自登州越獄上梁山泊,托哥哥福蔭,做了許多年好漢,又受了國家誥命, 穿了錦襖子,今日為朝廷,便粉骨碎身,報答仁兄,也不為多。」宋江道:「賢弟 休說這兇話,只願早早幹了大功回京,朝廷不肯虧負我們。你只顧盡心竭力,與國家出力。」
解珍、解寶便去拴束,穿了虎皮套襖,腰裏各跨一口快刀,提了鋼叉。兩個來辭了宋江,便取小路望烏龍嶺上來。此時才有一更天氣,路上撞著兩個伏路小軍。二人結果了兩個,到得嶺下時,已有二更。聽得嶺上寨內更鼓分明,兩個不敢從大路走,攀藤攬葛,一步步爬上嶺來。是夜月光明朗,如同白日。兩個三停爬了二停之上,望見嶺上燈光閃閃。兩個伏在嶺門邊聽時,上面更鼓已打四更。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:「夜又短,天色無多時了。我兩個上去罷。」兩個又攀援上去。正爬到巖壁崎嶇之處,懸崖峻之中,兩個只顧爬上去,手腳都不閑,卻把膊拴住鋼叉,拖在背後,颳得竹藤亂響,山嶺上早吃人看見了。解珍正爬在山凹處,只聽得上面叫聲:「著!」一撓鉤正搭住解珍頭髻。解珍急去腰裏拔得刀出來時,上面已把他提得腳懸了。解珍心慌,連忙一刀砍斷撓鉤,卻從空裏墜下來。可憐解珍做了半世好漢,從這百十丈高巖上倒撞下來,死於非命。下面都是狼牙亂石,粉碎了身軀。解寶見哥哥顛將下去,急退步下嶺時,上頭早滾下大小石塊並短弩弓箭,從竹藤裏射來。可憐解寶為了一世獵戶,做一塊兒射死在烏龍嶺邊竹藤叢裏,兩個身死。
天明,嶺上差人下來,將解珍、解寶屍首,就風化在嶺上。探子聽得備細,報與宋先鋒知道,解珍、解寶已死在烏龍嶺。宋江聽得又折了解珍、解寶,哭得幾番昏暈,便喚關勝、花榮點兵取烏龍嶺關隘,與四個兄弟報仇。吳用諫道:「仁兄不可性急,已死者皆是天命。若要取關,不可造次。須用神機妙策,智取其關,方可調兵遣將。」宋江怒道:「誰想把我們弟兄手足,三停損了一停。不忍那賊們把我兄弟風化在嶺上,今夜必須提兵先去,奪屍首回來,具棺槨埋葬。」吳用阻道:「賊兵將屍風化,誠恐有計,兄長未可造次。」宋江那裏肯聽軍師諫勸,隨即點起三千精兵,帶領關勝、花榮、呂方、郭盛四將,連夜進兵,到烏龍嶺時,已是二更時分。小校報道:「前面風化起兩個人在那裏,敢是解珍、解寶的屍首。」宋江縱馬親自來看時,見兩株樹上,把竹竿挑起兩個屍首,樹上削去了一片皮,寫兩行大字在上,月黑不見分曉。宋江令討放炮火種,吹起燈來看時,上面寫道:「宋江早晚也號令在此處。」宋江看了大怒,卻傳令人上樹去取屍首,只見四下裏火把齊起,金鼓亂鳴,團團軍馬圍住。當前嶺上,早亂箭射來。江裏船內水軍,都紛紛上岸來。宋江見了,叫聲苦,不知高低。急退軍時,石寶當先截住去路,轉過側首,又是鄧元覺殺將下來。直使:規模有似馬陵道,光景渾如落鳳坡。
畢竟宋江軍馬怎地脫身,且聽下回分解。

水滸傳 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


< 分享按鈕位於下方,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! >